1988年《树荫堂收藏元宝千种图录》一册,陈鸿彬先生编著,著录我国历代银锭计一千件,品种各异,图片资料丰富,是中国历史银锭研究与收藏的权威性参考书籍,值得藏家拥有,保存完好,敬请预览
1988年初版《中国银锭》一册,张惠信著,全书共352页,约35万字,内含实物尺寸图片900余帧,全面系统地研究与论述了民国二十二年废两改元之前中国主要货币—银锭的铸造、发行及使用,包括形制、种类等,是研究与收藏中国银锭之最佳参考书目,海外回流,保存完好
1991年中国钱币学会陕西分会编《元宝图录》一册,头版头印,汇集18省银锭图片共1500种,品种丰富齐全,银锭收藏之不可或缺资料,保存完好
1992年Joe·Cribb(乔·克力布)著《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元宝目录1750-1933》一册,图片资料丰富,伦敦大英博物馆出版,英文版,精装,值得藏家拥有,保存完好,敬请预览
南宋“铁线巷 陈二郎 十分金”金叶一叠,总重量:20.3g,呈五页折叠状,每页所錾铭文清晰,金色纯正,金中泛红,保存完好,开门见山,江南老藏家旧藏,十分难得,极美品
南宋“铁线巷 陈二郎 十分金”金叶一叠,总重量:37.2g,呈十页折叠状,每页所錾铭文清晰,金色纯正,金中泛红,保存完好,难得,极美品
南宋“聂宅 十分金”金叶一叠,总重量:38.4g,呈十页折叠状,每页所錾铭文清晰,金色纯正,金中泛红,保存完好,“聂宅”铭文极为罕见,十分难得,极美品
南宋“刘顺造”一两金铤一枚,长:128.5mm,重:37g,文字清晰,金色纯正,工艺精良,南宋金条名誉品,少见,极美品,华夏评级 XF(980185)
南宋“陈二郎”一两金铤一枚,重:37g,文字清晰,金色纯正,工艺精良,参考品,返品不可,敬请买家自行斟酌
南宋“石五铺记”十两金铤对半五两宰块一枚,重:146.4g,文字清晰,金色纯正,工艺精良,南宋金铤名誉品,戳记极为少见,对于研究宋代金融制度及黄金在南宋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极美品,公博 真品(1610025087)编者按:“目前发现南宋大型金铤有束腰型和直型两种,重量分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十两等几种。因为黄金是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是一样),使用起来需要验色和称量,所以在金铤上往往写明成色和铸造金银铺名或金银匠名,有时还会写明验定成色的人员名,如果是属官方用途的,还钤用上用项和官员名。在使用时,有时会根据用量分割使用,就出现被切割过的痕迹,或一半、或缺角等,这是当时使用金银的真实反映。”——李晓萍女士着《元宝收藏于鉴赏》
南宋“相五郎·重贰拾伍两·十分金”金锭一枚,重:930.4g,极为罕见,金色纯正,锭形完美,戳记打制深峻利落,十分清晰,品相极佳,值得珍视与推崇,完全未使用品,公博MS62(1610051355)
南宋“霸北街西·税四二郎·重拾贰两半”银锭一枚,重:489.6g,锭形优美,戳记清晰,包浆厚重,银光亮泽,公博 MS61+(1610031663)
南宋“京销铤银”六戳二十五两银锭一枚,重:724.7g,锭形优美,包浆醇厚, 中乾 极美XF(CCG20017162)
南宋“绍兴九年”五十两银铤一枚,重:1861.8g,刻字清晰,包浆厚重,工艺精良,参考品,返品不可,敬请买家自行斟酌
元代“真花银”二十五两银铤一枚,重:928.8g,铸造规范,铸纹清晰,造型优美,锭底金色蜂窝,珠光宝气,原味包浆,保存状态极佳,品相一流,少见,公博 AU58+(1610025868)
元“东平路·课银X·五十两·银匠王德·银匠崔聚·库官王”五十两银铤一枚,重:1966.8g,元代官铸五十两银铤存世甚少,国内外迄今共发现三十余枚,多为公立博物馆收藏,民间流传极罕,此铤系东平路课税所课征的税银,品种珍稀;拍品造型近似于南宋银铤,小幅度弧首束腰,狭长厚重,铸纹清晰,底部有明显的凸起,具典型的大蒙古国时期与元代前期银铤式样,自然原始皮壳,银色光洁,品相颇佳,对于元代财税史及古代白银货币史的研究,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重要的文物收藏价值,极美品,公博AU58(1610051354)
元 “蒙山课银·黄字号·瑞州路提调官、收银库官滕渊·库子段诚思·炉户易志周·销银匠余有诚·至正十年月日进”五十两银铤一枚,重:1908g,形制饱满规整,铭文古拙,深竣清晰,原味老包浆,开门见山,中国银锭大名誉品,极为难得罕贵,为研究元代赋税之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值得珍视与推重,华夏 美品VF(987653)
明山西“马邑县·解万历二十二年分·马草、脚价、驿粮等银五十两计一锭·知县王公日·银匠李文升”五十两银锭一枚,重:1869.5g,此锭造型端庄优美,文字刻画有力,深峻自然,原味包浆醇厚,品相一流,税种特殊,极为难得罕见,目前仅见此一枚,为研究明代赋税之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值得珍视与推重,近未使用品,华夏 AU(980819)
明广西“平乐县解·六年分·抽扣工食银·五十两正·银匠李朝”五十两银锭一枚,重:1852g,此锭造型圆中带方,形制独特,端庄大气,文字錾刻清晰深峻,原味深色氧化包浆,开门见山,状态极佳,罕见品种,目前似仅见此一枚,极为难得,值得推重,华夏 极美XF(671174920)
明“鳌”字科举吉语二两银锭一枚,重:76.9g,字戳清晰,原始包浆带底光,罕见,完全未使用品,华夏评级AU(987658)来源:戴学文先生旧藏编者按:此锭“鳌”字印,加盖于锭首。“鳌”,就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地位最为尊贵,其形象龙头、龟身,麒麟尾。唐宋时期,皇宫正殿台阶的正中间,放置有龙与鳌的石像,考中殿试的进士,必须在台阶下列队迎接金榜,其中第一名的状元就站在最前面,即鳌石像之前。这种状元“独站(占)鳌头”的景象,到了元明时期出现了改版,被说成了“独占鳌头”,寓意考中状元。作为一种愿景,“金榜题名”尚且不足,此锭以“鳌”为铭,更寓意“独占鳌头”之意。为目前发现最早,也是仅知的一件明代科举吉语锭。
当前委托价为1000,确认要取消?